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

程式語言界的霍格華滋-Codecademy



前陣子開了部落格之後,常在規劃跟調整網頁功能的時候,為了一點小事喬了半天喬不好,身為文組的我深感困擾,剛好早上看PTT的時候有人發問:

□ [問卦] 程式設計這種東西能不能自修?

這問題一句話點醒我夢中人,那乾脆自己學怎麼寫就好了嘛,

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

大叔的老遊戲-金庸群俠傳




我是1989年出生的七年級後段班,剛好有幸參與了台灣單機遊戲最美好的年代,若說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款,一定很多人會想到由河洛工作室開發的《金庸群俠傳》。

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

短篇集《海色之罈》-O型駕照


最近在看一本日本短篇小說集《海色之罈》,內中收錄20篇短篇,目前大概看了一半吧,覺得作者田丸雅智很有想像力,他的故事多是從我們日常生活會接觸的事物出發,卻賦予它們一些更生動、更天馬行空的意義,

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

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

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

2018台北電影節《討拍成癮的男人》



由於朋友送了兩張台北電影節的票,我就挑了《討拍成癮的男人》(Pity)與《藍色項圈》來看,今天就寫寫剛看完的討拍男人吧。

=====有雷慎入=====

據朋友說《討拍成癮的男人》其中一位編劇也是《單身動物園》的編劇,看完果然這部風格也有些單身動物園的味道,用一點黑色幽默與大量甚至浮誇的比喻來諷刺人性,雖然中文片名讓人覺得搞笑的成分有點重,但英文片名其實只有Pity這個單字,整部片想描述的也就是同情或憐憫這個主題。

先簡單說一下劇情,整部片的主軸很簡單,敘事風格有點像一則寓言,故事描述一個律師在妻子車禍重傷昏迷之後,陷入悲傷之中,親朋好友鄰居還有洗衣店老闆等等,因為同情他的遭遇而常常鼓勵他,後來病情不樂觀的妻子意外甦醒,律師卻發現大家不同情他了,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受重視了,所以開始試圖做一些事來博取關注...。

電影用幾行文字開頭,原文忘了但大意是說:若你要人們試著擺出同情別人的表情或動作,人們通常會很不自在,只能說些「沒事的,一切都會好起來」之類的話語。

這幾行字是很寫實的,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終究很難互相理解,別人的遭遇我們要如何感同身受呢?若交情不到,我們沒義務要完全陪著對方承受他的痛苦,也就只能聊表同情,就算有了交情,我們也不一定有過類似的遭遇,而且個性、情感,還有太多客觀條件不同,就算有一樣遭遇又如何能有一樣的感受?再說,又有多少人真的願意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,為對方著想?

所以有人說,發生在別人身上的都是故事而已,只有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了,才能體會箇中滋味。因此這個開頭寫實在於:真正的同情與憐憫心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

▲好鄰居送來的拍拍蛋糕。

再說回這部電影吧,戲中主角本來是處在一個妻子隨時會過世,極度悲情的位置,像是鄰居會常常送蛋糕上來給他,秘書送了他祈福的十字架,誰看了他都要安慰幾句。後來妻子意外醒來,他反而悵然若失,因為沒人要安慰他了。

後來主角開始一系列的討拍大作戰,雖然我形容得不太正經,劇情也把這系列討拍大作戰安排得很浮誇,但其實電影的氣氛從頭到尾都算是沉重的,比方說前期妻子還未醒來的時候,氣氛哀戚,也沒有主角非常需要討拍的暗示,他從頭到尾都沒笑過,只有零星幾個黑色幽默,整部片其實算是在一個壓抑氣氛中進行的。

當妻子醒來後,有一段主角的獨白,大意是:人們開始不同情,因為疲乏了,或是被其他更慘的事件吸引了。

一開始他討拍還算有節制,除了跑去跟鄰居要蛋糕,不然就是騙騙別人說老婆還在昏迷,後來越玩越大,把家裡的狗丟到海裡,甚至殺了自己的父親,最後連妻子也殺了,因為更多的悲劇才有更多的同情。

這些橋段很浮誇也很像寓言故事,但身為網路世代卻覺得有些寫實,社群媒體上不就很多人天天在討拍嗎?我想討拍的目的,很多是在於希望被肯定,或是藉由大家的背書,來認定自己不是壞人、沒做錯事,也可能是更簡單一點的,就是想找個安慰而已。

另外劇中還有個有趣的設定,就是有時候主角討到拍之後,背景就會放一段超大聲的交響配樂,好像主角完全被救贖了,真是嘲諷開很大。



▲飾演主角的演員Yannis Drakopoulos有在放映結束後現身。

總之這部值得一看,除了今天我看的7/1中山堂下午14:40場之外,7/4與7/6在新光二與中山堂都還各有一場,但可能沒剩什麼好位置就是了。詳細資訊可看下方電影節官方網址:

http://www.taipeiff.taipei/Upload/FunctionFile/2018programbooklet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