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《黑鏡:潘達斯奈基》-人真的有自由意志?




 為什麼這部電影值得推薦?
 ♦.這是互動式電影,可以讓觀眾替角色做出選擇,不同選擇也將走向不同的結局
 ♦.劇情與選擇機制高度相關,觀眾不停做出選擇的同時,會發現自己已經身在其中
在看到友台凱特C's電影美劇課的介紹下,我第一次接觸《黑鏡:潘達斯奈基》(Black Mirror: Bandersnatch)這種互動式電影,但驚喜的不是這種形式,
而是把這種形式融入劇情中,觀眾們藉由各種選擇來帶領角色走向不同的結局,然後才發現劇中的角色深受「選擇」與「自由意志」的問題所苦,而觀眾自己也是整個故事中的一環。

這次黑鏡的故事發生在1984年,一位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受一本黑暗小說影響,決定開發一個透過玩家不斷選擇,來進行遊玩的電子遊戲,卻在製作過程中,因為小說與旁人的影響,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與自由意志...。

▼觀眾可以選擇故事的走向。



-以下有雷-

人真的有自我意志嗎?劇中藉由劇情的推進不斷探討這個問題,電影最精采的部分,莫過於Colin讓主角吞下迷幻藥後,開始訴說關於自由意志的情節:

「人們以為現實只有一個,但現實有許多種,像交織的樹根,我們在一條路徑上的行為,會影響其他的路徑,時間是一種結構,人們認為無法回到過去改變做過的事,但其實可以,這就是倒敘,邀請你回到過去,做出不一樣的選擇,當你做出一個決定,你以為是你做主,其實不是,是連結我們世界的神靈決定我們要怎麼做,我們只能順應天命...」

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

Colin這段話基本上解釋了整部劇的核心概念,也就是對人的自由意志提出疑問,或是說直接給了解答: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。因為我們的選擇其實被許多其他因素影響,包含其他平行時空的我們、連結我們世界的神靈、政府,而觀眾也正拿著手上的滑鼠,操控著他們的結局。

接著Colin用吃豆人遊戲來比喻(也就是台灣的小精靈,Pac-Man),他提到在遊戲系統中,小精靈只能一直吃豆子然後躲避鬼魂的追殺,即使最後吃完所有的豆子,也只是從另一側回到迷宮,周而復始,永遠沒有盡頭,正如我們的生活一樣沒有選擇。

▼順帶一提,到Google搜尋小精靈,還可以線上回味一下這款遊戲。(點我去玩)


我們的選擇真的是我們的選擇?

我偶爾會有種感覺,過去許多重要的決定,好像不是由我自己做的決定一樣,這種感覺挺模糊的,因為在決定時我的確經過深思熟慮,但事後回想起來,卻依然難以相信自己當時的決定,就好像這件事是必然會發生的,跟我有沒有做決定完全沒關係,挺玄的,我也說不太清楚,只是有這種感覺而已。

《黑鏡:潘達斯奈基》不論是在劇情或是娛樂程度上都頗得我心,就商業的角度來看,互動電影的形式也讓Netflix有更多機會了解他們的用戶,因為觀眾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,Netflix想必也同時蒐集數據,比方說哪些問題觀眾們花了最多時間決定、哪些問題觀眾們重選了最多次,又有哪個結局是觀眾們最常走到的結局,有了這些數據,下次的互動電影肯定更讓人期待。

總之,我十分推薦還未看《黑鏡:潘達斯奈基》的人嘗試一下,內中關於自由意志的想法值得探討,也許現在即將讀完這篇文章的讀者們,其實是有個人正準備按下「看完這篇文章了,離開這個頁面」的按鍵呢。

--

▶▶外國網友整理出來的攻略

▼《黑鏡:潘達斯奈基》的官方預告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